首頁 怎麼樣去引進新的人才 菏澤引進緊缺型人才政策,菏澤引進緊缺型人才政策文件

          菏澤引進緊缺型人才政策,菏澤引進緊缺型人才政策文件

          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於菏澤引進緊缺型人才政策的問題,於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菏澤引進緊缺型人才政策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
          近代史上山東籍名將都有誰,誰能排第一?

          很遺憾,在開國元帥,大將和上將中,沒有一位山東人,隻在開國中將中,出了3位:山東曲阜的孔慶德,臨沂莒南的劉興元,菏澤曹縣的孫繼先。

          菏澤引進緊缺型人才政策,菏澤引進緊缺型人才政策文件

          在開國將領中,山東籍人士少,這是由特定的曆史原因決定的,畢竟中國早期的革命都起自於南方,像黃花崗起義,辛亥革命,武昌起義,秋收起義等,在南方,革命風起雲湧,而北方要麼處於清政府的控製中,要麼處於北洋軍閥的控製中,山東離北京特別近,這種地理位置關係也決定了革命不太可能在這些地區發生。而南方遠離政治中心,地理上又有大山大河的隔絕,就很容易散布和發動革命思潮,保存革命火種。

          但是建國之後,山東人適合當兵的優勢就大大顯現出來了。張萬年、遲浩田都曾經當過中央軍委副主席,而在現役的上將中,山東籍上將人數最多,約占了四分之一。每年征集的新兵中,山東籍占了很大一部分。

          當然,在近代史中,在國民黨軍中,北洋軍中,也有很多山東籍人士,相對而言名氣更大。

          張自忠,山東臨清人,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,十大抗日名將之一,先後參加過臨沂保衛戰,徐州會戰,武漢會戰等,1940年,張自忠在與日軍激戰中犧牲。

          王耀武,山東泰安人,抗日名將。參加過淞滬會戰,長沙會戰,常德會戰等。抗戰勝利後,王耀武擔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和山東軍管區司令等職。在解放戰爭中,王耀武在濟南戰役中被俘。

          近代史上山東比較出名的將領有號稱“十四省討賊軍總司令”的吳佩孚;“三不知將軍”、“五毒將軍”張宗昌;三李一王——李玉堂、李仙洲、李延年、王耀武。這些將領中最厲害的是王耀武。

          王耀武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,由於資曆的原因,在前期的晉升和發展中不如黃埔一期畢業的三李,但是後期實現了彎道超車。

          王耀武因在1934年的譚家橋戰鬥中有功,由補充一旅升任第51師師長。1937年第51師和第58師合編為第74軍,軍長為黃埔一期畢業的俞濟時。1939年6月,王耀武擔任第74軍第二任軍長。王耀武當上第74軍軍長之後重點加強部隊的訓練,因王耀武治軍比較嚴厲,加上經常參加實戰。第74軍在軍長王耀武的率領下,該軍成為了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。特別是上高會戰,使日軍第十一軍司令部認為“今後對王耀武之七十四軍作戰,須特別謹慎”。

          鑒於王耀武的戰功,1944年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,下轄第73、74、79、100軍。1945年任第四方麵軍總司令,並親自指揮了雪峰山會戰。此戰之後年僅40歲的王耀武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。

          近代能稱得上名將的,唯有共和國的開國將帥,在開國將帥中,有三位中將均來自山東,分別是劉興元、孔慶德、孫繼先。如果說硬要評出一個第一,那孫繼先將軍當仁不讓。

          孫繼先生於1911年,山東曹縣人,在開國中將裏麵,名氣最大的應該是王近山、王必成、梁興初、聶鳳智等人,相比他們這些戰將,孫繼先顯得比較低調,但這不代表孫繼先能力不足。

          強渡大渡河

          民間流傳,孫繼先武藝非凡,許世友都甘拜下風,孫繼先作戰勇猛,在中央蘇區參加了兩次反圍剿鬥爭,真正大放異彩的時刻是長征途中,“十八勇士”強渡大渡河,孫繼先領銜的十八位戰士,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,以猛虎下山之勢奪取並控製了渡口陣地,保證了後續大部隊順利渡過大渡河。

          抗日戰爭時期,軍政教等工作都有涉及,在每個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“戰績”,已經成長為一名全才型的將領。

          解放戰爭時期,幾乎參加了華野所有的戰役,打張靈甫、滅黃百韜、追杜聿明,每一場戰役都表現出色,渡江戰役中,更是率部一舉解放舟山群島,成為一名雷厲風行的猛將。

          1957年朝鮮前線,作為20兵團代司令的孫繼先被聶榮臻點將回國,擔任導彈試驗基地的司令員,從此孫繼先駐紮在戈壁灘,作為聶帥的得力助手,為新中國的尖端科學奉獻自己的革命熱情。

          陪同聶帥在基地

          1960年11月5日晨,在經過無數次周密的測驗後,撤離場區的警報機響了,孫司令員陪同聶帥、錢學森等進入了敖包山指揮所,一聲令下,中國自己生產的導彈“東風1號”在滾滾氣浪中騰空,在預定彈著區爆炸,聶帥緊緊握著孫繼先的手,激動地說:“我們成功了,謝謝你,感謝基地。你們為祖國爭了光,爭了氣!這是解放軍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,我們從此以後有了自己的導彈!”

          孫繼先一生都在“戰鬥”,在不同的領域都能完滿的完成自己艱巨的任務,所以,從將軍這些“戰鬥”生涯來看,近代山東籍名將,孫繼先當排第一!

          孫繼先與楊得誌

          於學忠,字孝侯,山東蓬萊縣人。抗日愛國將領,陸軍二級上將,東北軍著名將領。

          抗戰中曾經參加滬會戰、台兒莊會戰、武漢保衛戰,立下赫赫功勳。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的時候,於學忠沒有跟著去,而是隱居於四川鄉村。

          新中國成立以後,他積極參加新中國的建設。曾經擔任過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,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,國防委員會委員員等。

          1964年9月22日病逝於北京,享年74歲。

          吳佩孚,山東蓬萊人。他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、愛國者,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,曾經是直係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。

          吳佩孚善於用兵,富於韜略。軍事才能在當時的中國中首屈一指,兵鋒所指,無不披靡,為世人矚目,有常勝將軍之名。

          1939年因為拒絕了日本人的招攬,在一位日本醫生為其做手術的時候,大概率是被動手腳暗害了。

          張自忠,山東臨清人。抗日戰爭時期是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33集團軍總司令。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,追授二級上將軍銜。

          中華五千年的華夏曆史的長河裏,山東的英雄、名將比比皆是、代代輩出。尤其是近代史上的抗戰年代星將璀璨、叱吒風雲。

          古戰場上名將

          第一名:孫武,春秋末期齊國樂安(今山東省北部)人。他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岀名的軍事家、政治家,被後人稱為兵聖,被譽為“百世兵家之師”、“東方兵的鼻祖”。

          第二名:吳起,戰國時期衛國左氏(今山東省菏澤市)人,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,兵家代表人物,被後人尊為“亞聖”。

          第三名:蒙恬,姬姓,名恬,祖籍齊國(今山東省臨沂市)人,秦朝著名將領,被匈奴人譽為“中華第一勇士”。

          近代史上名將

          在近代史上,中國人都知道的是:

          張自忠、王耀武、宋哲元、於學忠等等。一九五五年至六五年授銜將軍有:丁釗、丁萊夫、丁笑虹、馬傑、馬冠三、王新、王文軒、王光華、王良恩、王若傑、王振祥、王建青、王淮湘、王道全……

          山東在近代出了上千名將軍,上將就有數十位:誰才是第名?

          山東抗戰時期,國軍山東將領數十名

          在中國近代史上,山東素有虎將之鄉的美稱。

          早在北洋軍閥時期,山東就出現了許多名將,第一位,吳佩孚。

          第二位,孫傳芳

          第三位,張宗昌

          第四位,盧永祥

          第五位,靳雲鵬

          他們在軍閥混戰中,曾經影響了中國的政治局勢,而且他們都以好勇鬥狠出名。

          但是他們都拒絕做漢奸,是非常有骨氣的人。

          抗日戰爭時期,山東籍出現了許多名將,他們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日曆史。

          第一位,張自忠

          南水北調工程用時多久,都造福了哪些城市?

          謝謝邀請,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向自然界索取各種資源,其中淡水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自然資源,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都離不開水,而且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,人類水資源的利用量也不斷增加,目前我國每年的水資源利用總量達6000億立方米以上。不過,自然界中的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是不均勻的,在時間上,我國的水資源主要是由夏季風帶來的,也就是夏季降水多,水資源較多,而冬季是我國降水偏少的季節,水資源也較少。

          在空間上,我國不同地區之間的水資源分布總量差異巨大,其中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,而北方地區水資源相對少一些,我國的西北地區,由於深居內陸,水資源總量最少。但是,我國的西北地區並不是缺水最嚴重的地區,因為當地人口數量較少,水資源需求量較小。反而是屬於我國北方地區的華北地區,由於人口密集,經濟發達,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地區。為此,我國從1952年開始,就設想規劃“南水北調”工程,先後設計了50多個方案,最終確定了東中西三路從長江流域調水的方案。

          2002年“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”方案正式批準,並在當年開始建設東線工程,東線工程是從長江下遊的江蘇揚州抽取江水,然後沿自古就有的京杭大運河往北調水,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,一路輸往山東半島的煙台和威海等地,另一路往北送往天津。由於揚州地勢較低而黃河地勢高,東線工程往北輸水需要提水輸送,總共建設了十三級抽水站,用於調水。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在2013年全麵竣工開始發揮作用,等工程全部完工後,調水總量可達148億立方米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

        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是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遊的“丹江口水庫”,加壩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為華北地區提供了優質的水資源,沿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後,經黃淮海平原的西部邊緣,在鄭州以西穿過黃河,沿京廣鐵路西側繼續北上,中線工程基本上可以自流到北京和天津等地。由於沒有天然的河道可以利用,所以中線工程的輸水渠道全部需要重新修建,到2014年14月,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,為河南、河北和北京等省區提供了大量優質水源。而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規劃通過長江上遊通天河、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遊修建水庫,開鑿穿越分水嶺巴顏克拉山的隧道,把水調往黃河上遊,目前處於前期論證階段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示意圖

          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於菏澤引進緊缺型人才政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於菏澤引進緊缺型人才政策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
          相關資訊